发了太多的朋友圈,早已生疏了写作的能力。拙笔一支,自不量力,谨以此文献给我的FMBA2015级深圳班的同学。有你们,原来没有周末也可以很快乐。
--- --- 荆浩
今天是2016年12月19日,距离年度盛事“双11”过去了一个月零八天,距离我们FMBA年会也过去了整整两周。时间一眨眼,从惠州回来后,又恢复了每天规律生活:在住所和公司之间折返,与不同的人寒暄、谈事、吃饭。再好的记忆也敌不过时间,现在想想,年会的经过只能记个大概。可我又不想让年会的回忆和笑声一点点远去。故作此文,写一写自己还记得年会那些事,多留住一些快乐。将此作为一个小礼物,以后回望时,可以感到温暖。
最初知道FMBA年会这件事,还是今年的1月份。作为入学不到的半年的新生,参加了14级同学举办的晚会。地点在五洲宾馆,但经过却不太清楚了。比较清楚的是,年会过后班里四十多号人一起去了柏悦汇K歌。当然,这么多人一起,歌唱不了几首,酒却灌了不少。10月份时,我们主办的年会筹备工作正式启动。三十多项不同的工作。每项在那张密密麻麻的Excel表上仅占了一行,但落实时却状况百出。诸多繁琐细枝,不足为道。今年的年会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论坛、烟花之夜、香槟塔诸多环节,而预算却较去年相若,最终能呈现出来,着实离不开班里各位同学的心血和支持。年会恰好连着四天的香港考察,考察一结束,随即跟随连夜奔赴惠州。虽颇为疲惫,但一想到数月的努力即将绽放,内心还是充满了期待。
抵达酒店时已经是晚上近11点,办了入住房间还没进,先跟着班长姣姐去看了第二天的年会场地。深紫色“厚德博文 致远筑新”展板已经矗立,在灯光下熠熠生辉。年会当天一闪而过,盛装出席的同学,精心准备的节目,还有整晚催场的忙碌,以及一如既往没中奖,都留在那烟花璀璨的夜晚。年会过后,几十个人又去了附近的木屋烧烤。海风微醺,烧烤的香味阵阵袭来。与同窗开怀畅饮,当真痛快。
从惠州回深圳的车上,打开车窗伴着音乐,跟同学随便闲聊,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。我说,听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:每个人的人生有一个总额度,比如,你吃的每一顿饭都是额度的消减。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,就像不那么完美平行的线,逐步相近,交会碰面,再渐行渐远,落花流水春去也。所以我一直担心跟朋友交往太密,担心在一年内说完一辈子的话,赴完一世的约。就像几个大学时几个相熟的同学,一出校门,各奔天涯。从这个角度讲,与人相处就像刺猬之间取暖,靠的近则刺痛,离得远则寒冷。烟花易冷,人事易分。当幸福快乐来临的时刻,提醒自己Remember this moment,记得在一起的人和事。也许每个人都一千张面孔,在家人面前,在上司面前,在属下面前,在生意伙伴面前,在过客面前…。在这班同学面前,我感受到了纯粹,抛离了功利和计较,留下纯粹的付出和真诚。
刚刚交完本学期的最后一篇个人论文,看到了同学发的朋友圈,突然发现2016年只剩下最后的半个月。就像从春分到夏至,已经习惯渐渐变长的白昼,却猛一抬头发现秋分已过,天入黄昏。2016年原来在各地都跟同学留下了好多回忆,在阳春三月的曼谷街头,在熙熙攘攘的安帕瓦市场,在陌生又熟悉的还剑湖畔,在静谧悠闲的宇治和阳光灿烂的镰仓。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。一年即逝,却总是感觉想说的话没有说完,想吃的大餐还没有尽兴。
年少时,看江南的《九州飘渺录》,里面的天驱武士有一句口号“铁甲依然在”。小说中的人物无论历经多少坎坷曲折,在一句“铁甲依然在”下,仍能团结在一起。彼时青涩,看书至多图个热闹,毕竟阅历甚少,只能隐约感到些同袍之情的热血和激昂。故人心尚远,故心人不见。如今九州虽已散,但我们FMBA却仍在一起。毕业的时间已渐行渐近,也许之后会各奔一方,我却也固执的相信,即使毕业之后,一句“青春不散”仍能将我们联系在一起。最后就以这个作为结尾吧:
因为一段情,铭记一首歌。
因为一段回忆,留恋一个夜晚。
因为一班同窗,爱上一座城市。
一切都将逝去,
一切都不会被遗忘。
在通往梦想的路上,我们知之愈明、行之愈笃,感谢您关注清华大学-香港中文大学FMBA 2015级(深圳班)。
©2019 fmbasz 版权所有